据浙江新闻客户端9月8日报道:第33个教师节到来之前,为了采访在贵州义务支教的杭州学军中学原校长陈立群,记者从杭州坐了近7个小时高铁到贵州凯里南,再坐一个多小时汽车,终于抵达目的地——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。
陈立群辅导学生。本文图片均来自浙江新闻客户端
天色将晚,台江县民族中学教学楼外的LED屏幕上还显示着当天下午4时50分召开全校教师大会的通知。校长陈立群修长的身姿看上去远比实际年龄小。
陈立群生于1957年,曾担任杭州学军中学校长,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,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。从学军中学校长岗位上退下来后,有不少民办中学聘请他,有的还开出了百万年薪。但陈立群不为所动,去年8月,他受中组部帮扶台江工作组和台江县委县政府之邀,担任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,不拿一分钱工资奖金和生活补助,支教一年多,直到最近才为人所知。
斯文校长非常果断
“这个学校是台江县唯一的普通高中,在校生3000多人,占地160亩,现在除了我之外,还有团中央研究生支教团的4名浙大毕业生在这里支教,杭州市教育局和余杭区教育局也各派了4位老师在这里支教,前几天,余杭区教育局去年派的4个支教老师刚回去。”陈立群说话轻声细语。
听说台江县民族中学在陈立群刚接手的时候是一所“乱校”,上课、晚自习学生都很吵,老师也自由散漫,而现在晚自习时教室里虽没有老师,但整栋教学楼都安安静静,陈立群这样一位如此斯文的读书人,怎么做到这些呢?
“他说话声音是很小,不认真听生怕听不到,但他非常果断,狠抓执行,只要他决定要做的,就一定会执行到底。”台江民中总务副主任莫昌剑说。
陈立群刚到学校的时候,全校只有一个食堂、一口锅烧饭,他的第一项改革就从食堂开始了,现在学校已经有了3个食堂、6口锅烧饭;第二项改革是对全校学生实行全封闭寄宿制管理,全校现在有2000多名学生和180多名教职工住校。紧接着,他在两个月时间里相继修订出台了台江县民族中学《职工考勤处理办法》《教师值日制度》《教师课堂常规》《中青年教师培养行动计划》《教师退出机制》等10多项管理制度。
“您为什么选择支教?”记者问。
“在去学军中学当校长之前,我在杭州长河高级中学做过13年校长,在那里创办了省内第一个宏志班,招收的寒门优秀学生不仅学费全免,还有生活补助。我对教育扶贫的一些想法从那时候就开始了。长河高级中学的校门外现在还写着我的一句话:‘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和责任感’。人,生而平等,一个人成功与否在于父母给予的智商能否获得最大化的发挥,在其走向成功的过程中,旁人有给予帮助的责任和义务。”陈立群回答。
陈立群的自我评价是,不置一分钱房产,不炒一分钱股票,已经写了16本书。
陈立群为获得奖学金的同学颁奖。
支教不为功利不求功德,只为心愿
看陈立群写的《我的教育主张》一书,记者理解了他为何强调执行力,因为执行力是意志的体现:“意志强化的重点要放在对各种动机的了解、对远近目标的确定、对可选方法的优劣评定中,对行动的认识越深刻,越容易强化意志。一旦决意已定,就要坐言起行,切忌冒失草率或优柔寡断。”
对“寒门难出贵子”现象的思辨,他连写3篇文章,笔下的正义良知令人感动。他大声疾呼,坚守教育这片净土,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。他还很早就关注农村教育问题,认为“解决三农问题,把农民的孩子培养好很关键。但这个‘好’决不能停留于成绩好与分数高,因为人才的造就,决不是一个分数和成绩所能决定的。”他说,要让学生走得出,更要走得远。
2001年,他在长河高级中学创办宏志班,一批又一批的宏志生走出校园却依然能收到这位校长“老爸”牵挂的短信:“好女儿,记得在大学里要多看书,要博览群书啊!”“生活费没了吧?老爸给你寄过来!”他的学生说:“当初老爸之所以致力于温暖我们的内心,就是希望我们不要因为儿时的贫困,缺乏家庭的爱,而丧失了世上最宝贵的爱的能力。”所谓“爱生如子”,所言不虚。
读了他的书之后就会知道,他来贵州支教,致力于兴办平民教育,与他长久以来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一脉相承,与他创办宏志班的原因相通:“创班之举是源于自己小时候艰难的求学之路。人生,有时只需要一个机会。”
正如他所说“我来支教,不为功利,不求功德,只为心愿”,这心愿由来已久。
自己拿出20万设立奖项
采访陈立群的过程中,不时有关于教师培训和评优的名单拿过来请他确定,他逐一点评,因为没有他不熟悉的教师。他说,校长就像家长,必须知人善任,知道每个老师的长处短处,这样老师们才能看到希望。
他还要求所有教师寒暑假都要读书并且写读书心得。“我对他们说过,教师的工资不可能很高,为什么?因为教师的队伍太庞大了,但是教师可以更多以精神上的成就感弥补物质上的不足,开展教学科研,著书立说。”
陈立群做了30多年校长,他说,经验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能分清轻重缓急,遇到问题能马上静下心来思考对策。“学校里,短平快能做好的事情往往难巩固,关系学校持续发展的,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,要有一个过程。”
每个月,他都要撰写一副对联制成条幅,悬挂在台江民中的教学楼上,其中一副写的是“立足苗疆,寒窗苦读,读天读地读未来;放眼世界,发奋求知,知己知人知天下。”可谓豪气干云。
他给学生布置的一项暑期作业是“修家谱”,让学生思考和寻找自我定位,从而增强自我实现的责任意识。
他在学校开设足球、篮球、篆刻、书画、围棋等20多个社团,并担任围棋导师,将每天下午第三节课规定为跑步锻炼的活动课,在校园里开辟志向林,只为让每个学生都有“高远的志向、高昂的志气、高雅的志趣”,这才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内生动力。
他发现台江民中不少老师往往45岁以上就在精神上陷入“未老先衰”,没有了进取心,而年轻教师却没有师傅带,只能干着急,于是他制定了《中青年教师培养行动计划》,将工作5年以内的教师纳入“小荷计划”,工作5到10年的教师纳入“青蓝计划”,10年以上的教师纳入“名师计划”,前后组织了6批共73名教师到杭二中、学军中学、源清中学等名校参观学习,并通过定期办讲座、开展教师教案反思、教师技能竞赛和课题研究来提升教师业务水平。
在陈立群到台江民中之前,台江县中考的前100名,留本地读高中的只有10多个,前200名只留下二三十个,而今年前100名的留下了95个,前200名的只有七八个没留下。高考考上本科的学生从去年的228人提升到了今年的294人。
“陈校长,我们可都是冲着您来的!”在今年高一前100名新生家长会上,家长接二连三向陈立群提问:“陈校长,您支教会待到什么时候?能不能待到把您招进来的学生都送进大学了再走?”
陈立群清楚,当地对他最大的期待就是能培养出一批名校长和名师来,一年多来,全县已有18位中小学校长分成六批,来到台江民中跟岗学习。
陈立群和夫人商量后决定,用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杭州市杰出人才奖的20多万元设立“台江县民族中学陈立群奖教基金”,分成“爱心奖”“责任奖”“育才奖”,每年评选9人,并且要让这个奖项一直延续下去。
谢绝宴请:对不起,我是来支教的
来台江前,陈立群最放心不下家里90多岁的老母亲,而老母亲得知他要去支教,非常支持。“我身体好着呢,不信我跟你打赌。”说罢,老母亲拿起一根绣花针,说不戴老花镜也能把线穿过针眼。提起这件事,陈立群发出畅快的笑声。
中午时分,陈立群到3个学生食堂分别巡视了一遍,还细致地测算了学生排队等待的时间,又把学校里电量不足、厕所气味重等问题向总务主任交代了一遍,最后才和来支教的浙大毕业生一起吃饭。
“要是哪一天,这所学校招的老师都跟你们一样,就说明这所学校的发展趋势好了,你们要把一身本事发挥出来。”陈立群有说有笑,望着一桌子红辣辣的菜却有些无奈:“我饿是饿了,但实在吃不下。”当地菜比较辣,他难以习惯。
他每天早出晚归,基本不出席饭局,别人宴请时,他总以“对不起,我是来支教的”来谢绝。
“除了日常工作,我还做一些研究,已经有好几篇关于教育扶贫的文章在《人民教育》发表了,还有两篇已经写了一半,有空就继续写。”陈立群告诉我,他每两个月回一次杭州,但最多待三四天就回来,整个暑假只在杭州住了7天。
他去台江县下辖的排羊乡小江小学考察,看到一、二年级12名学生在一间四面透风的破旧木房中学习,而整个村寨除了这所小学,民房基本都修缮一新,于是他将这所小学的照片拍下来作为自己的微信头像。“我要时刻提醒自己,我是为什么而来的。”
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参观了台江县城东边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莲花书院和文昌宫,发现书院已经荒废。在他的积极建言之下,台江县决定修复莲花书院和文昌宫……
他反复说,应该帮助村民认识教育的真正意义,形成读书光荣的好氛围,形成“耕读传家”的好风尚,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脱贫。
“台江当地很重视教育,所以要请陈校长这样的专家。”在台江民中支教的杭二中物理老师陈鸣对记者说,他是被陈校长的精神感动跟过来的。
台江民中科研室主任时明珠用了两个词形容他心目中的陈立群——负责、有大爱。
在一场全校教职工大会上,陈立群先是严厉批评了个别教师对于新管理制度持观望态度,缺乏责任意识,接着他将手交叉抱在胸前,拖长语气道:“说不定我一激动,就在这里待个三五年。”话音未落,台下全部哗哗哗地鼓起掌来。
此情此景,让陈立群深深感动:“这说明老师们希望改变,希望学校步入正轨,走上超越式发展的道路。”
陈立群会不会随着一年的支教期结束回到杭州?他自己也不知道答案,但是他说,他的心里最放不下的就是这里求知若渴的孩子。
(原题为《放弃百万年薪聘请 杭州学军中学老校长远赴贵州支教》)